图书信息简报
一、文摘报导:
1、癌胚型Wnt3a有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分子靶目标。《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66
2、HA(透明质酸)对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1):2466
3、与微球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相比,微球TACE联合放疗显著改善了不可切除肝癌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为这一类的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优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1):2489
4、FAM134B(134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B)在不同癌症中表达不一致,在肝癌中低表达,蛋白定位于内质网,其低表达与肝癌部分恶性表达型相关,且与患者总体生存率低有关。《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1):2508
5、DAA(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CHC(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MDSC(髓源性抑制细胞)和M-MDSC(其亚群单核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10):600
6、RDW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及并发消化道出血相关,是了解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在评估肝硬化患者有无出血倾向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10):610
7、在炎症微环境中,IL-21(白细胞介素21)表达水平升高且其受体表达水平上调,IL-21/STAT3(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被激活,从而促进自身免疫性肝损伤,干预或阻断该通路有望成为治疗靶点和方法。《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11);1201
8、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TAP(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的应用效果较好,干扰因素少,潜在应用价值较高。《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11);1221
9、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肠道黏膜损伤以疱疹病毒感染更为常见;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感染也是常见的致病因素。《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11):1268
10、益生菌可有效预防贮袋炎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11):1273
二、知识角:
1、汉坦病毒的理化特性?
汉坦病毒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敏感,不耐热和不耐酸、高于37℃及PH5.0以下易被灭活,56℃30分钟或100℃1分钟可被灭活。对紫外线、乙醇和碘酒等消毒剂敏感。
2、何谓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季节性是指:肾综合征出血热虽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高峰季节,其中姬鼠传播者以11~1月份为高峰,5~7月为小高峰。家鼠传播者以3~5月份为高峰。林区姬鼠传播者以夏季为流行高峰。
周期性是指: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动,以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疫区,一般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的流行,以家鼠为传染源的疫区周期性尚不明确。
3、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可分为哪三期?
①移行期:每日尿量由400ml增至2000ml,此期虽然尿量增加,但血尿素氮和肌酐等浓度反而升高,症状加重。
②多尿早期:每日尿量超过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改善,症状仍重。
③多尿后期:每日尿量超过3000ml,并逐日增加,氮质血症逐步下降,精神食欲逐日好转,此期每日尿量可达4000~8000ml,少数可达15000ml以上。此期若水和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发生继发性休克,也可发生低血钠、低血钾等症状。
4、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液透析的适应症有哪些?
少尿持续4天以上或无尿24小时以上。或出现下列情况者:
①明显氮质血症,血BUN﹥28.56mmol/L,有严重尿毒症表现者;
②高分解状态,每日BUN升高﹥7.14mmol/L;
③血钾﹥6mmol/L;
④ECG有高耸T波的高钾表现;
⑤高血容量综合症。
5、乙脑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6、乙脑的临床分型可分为哪几型?
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
7、乙脑高热患者的降温措施有哪些?
应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同时降低室温,具体措施包括:
①物理降温:遵医嘱将冰袋敷于额部、枕部和体表大血管部位,如腋下、颈部及腹股沟等处,用30%~50%乙醇或温水擦浴,4℃冷盐水灌肠等。降温不宜过快、过猛,禁用冰水擦浴,以免引起寒战和虚脱;
②药物降温:对幼儿、年老体弱者可遵医嘱用50%安乃近滴鼻;应防止用药过量致大量出汗而引起循环衰竭;
③亚冬眠疗法:遵医嘱用氯丙嗪和异丙嗪每次各0.5~1mg/kg,每4~6小时1次。因该类药物可抑制呼吸中枢及咳嗽反射,故用药过程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8、血源性职业暴露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源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
9、常见的血源性疾病有哪些?
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指致病因子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易感者感染的疾病或综合征。许多致病因子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目前已确定的血液传播性疾病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梅毒、疟疾等,其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最为常见与突出。
10、医务人员职发生业暴露后如何进行局部处理与报告?
(1)局部处理: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污染的皮肤5分钟,如眼睛受到血液、体液喷溅,用生理盐水冲洗。
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安尔碘、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报告:
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暴露者即刻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同时向医院感染控制科电话报告,并及时到感染控制科进行登记,感染控制科根据职业暴露的程度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暴露级别及是否需要预防用药。
三、文献索引:
1、脂肪性肝炎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9年修订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等《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1):2426
2、肝硬化与肝癌临床细胞治疗进展与展望刘凯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22
3、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影响刘智泓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42
4、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治疗时机及药物选择韩超《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27
5、慢性乙型肝炎HBV(乙型肝炎病毒) DNA阴转和HBsAg清除对肝细胞癌发生的影响周家玲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31
6、肝细胞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进展张德智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34
7、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张莉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38
8、肝硬化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46
9、微小RNA-29a在HCC(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赵杰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96
10、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DNA阴转后发生肝细胞癌的相关机制高田敬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9(1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