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防治碘缺乏病,重在科学
发布日期:2022-05-23    作者:佚名    来源:疾控科    点击量:1417   分享到:

231653286060956792.jpeg

第29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为“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什么是碘缺乏病的?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是如何科学开展的?如何知晓自身的碘营养状况,进而科学补碘呢?

1、科学认知:切忌好了伤疤忘了疼

碘缺乏病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以及由碘缺乏引起的流产、早产、死产、胎儿畸形等。

今年我国“防治碘缺乏病日”重点宣传碘元素对胎儿和婴幼儿脑发育的作用,即缺碘可引起地方性克汀病。科学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大脑的智力发育,特别是胎儿期和0~3岁的婴幼儿期正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若缺少碘供应,大脑的正常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因此碘元素也被称作“智慧元素”。

自然环境缺碘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防治碘缺乏病只能通过人为干预。国内外实践充分证明,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最经济、最有效和最便捷的措施。

2、科学补碘:知晓自身碘状况

由于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缺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需要通过膳食持续补碘。膳食主要包含食物、饮用水及加碘食盐。”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晓光说,大部分地区的居民每天从饮水中获得的碘约为10微克,从食物中摄入的碘为25~50微克,远不能达到每日120微克的需要量,需通过碘盐来补充。“虽然海洋食品中碘含量较高,但富碘食物摄入量较低,不能独立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还应食用加碘食盐。此外,高水碘地区或高碘性甲状腺肿流行区,应食用未加碘的食盐,以免造成高碘甲状腺肿。”

对个体而言,如何知晓自己的碘状况进而科学补碘呢?杨晓光表示,评价碘营养状况有两类指标,一类是用于评价群体碘营养的指标,包括尿碘中位数、甲状腺肿大率、新生儿促甲状腺激素筛查阳性率等。“运用这些指标来监测全国人群碘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另一类是甲状腺容积和血清碘。杨晓光坦言,这两个指标虽可用于评价个体碘营养状况,但实用性受限,比如甲状腺容积可通过检测获得,但缺碘或碘过量都可导致甲状腺肿大。另外,检测血清碘需要有高精尖设备和专业分析人员,尚难普及推广。

“在现有条件下,比较实用的方法是科学估算自己日常碘的摄入量,并与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科学判定自身的碘营养状况。”杨晓光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4~6岁、7~10岁、11~13岁儿童、14~17岁青少年、普通成年人、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每日碘安全摄入范围都做了明确界定,可以据此选择相应规格的碘盐。“比如,按照食盐碘含量为25毫克/公斤来计算,每天摄入5克食盐,以烹调损失率20%来计算,从加碘食盐中可摄入碘100微克,加上从水和食物中获取的碘,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还需每周摄入1~2次富含碘的海产食物;特别是孕妇,应监测甲状腺功能,防止由于碘摄入不足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3、科学宣教:拒绝谣言不“背锅”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许多人认为与食用碘盐相关,是碘过量导致的。“这个锅让碘盐背是不对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医师单忠艳说,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与碘过量并无直接关系。

单忠艳表示,普通人碘营养状况评价都有标准,当成人的尿碘中位数超过300微克/升时就属于碘过量,小于100微克/升就是碘缺乏。碘缺乏所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往往发生在碘缺乏地区,食用加碘食盐是最有效的方法。碘过量所致甲减程度较轻,常见亚临床甲减,此时需查找碘过量原因,例如高水碘、食用过多富碘食物等,限制碘的摄入。“目前,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临床甲亢和亚临床甲减与碘营养过量有关。”单忠艳说,但没有证据表明碘过量和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增加有关。“甲状腺癌患者可以正常碘饮食。如果手术后行放射性碘清甲或清灶治疗,治疗前需要低碘饮食。”

单忠艳表示,通过不吃碘盐来预防甲状腺癌存在误区。碘缺乏会使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比例减少,导致恶性程度高的病理类型比例增加,“建议甲状腺癌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摄入足量的碘”。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
来院交通
专家出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