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牢记饮食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
发布日期:2022-05-07    作者:佚名    来源:疾控科    点击量:1403   分享到: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饮食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引起的,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一般情况下,食源性疾病多由病毒、寄生虫或细菌等引起,通常会引发肠胃炎等疾病,威胁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健康。食源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化学性中毒、真菌毒素中毒、动植物性毒素中毒等几大类。临床上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公众需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品;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症状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食源性疾病预防“五大要点”:

071651909746173932.png

保持清洁  

触摸过生肉等食品后一定要及时洗手,防止可能存在的危险微生物随食物进入消化道。

生熟分开 

图片2.png

确保将熟食与生食分开。除了可以削皮或去壳的水果和蔬菜外,避免食用任何未经烹调的食物;含有生蛋或半熟蛋的菜肴,如家庭自制蛋黄酱、某些调味汁和奶油冻等甜点有潜在危险。

烧熟煮透  

确保将食物彻底做熟,并保持滚热,即各部位的温度均要达到70摄氏度。此外还要避免吃生的海产品,发红或仍有粉红色汁水的禽肉以及半熟的肉制品等,这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保持安全温度  

将食物冷藏或者使食物保持滚烫(60摄氏度以上),可以减缓或遏制微生物滋生。

使用的安全原料和水 

图片3.png

所有生食的水果和蔬菜应当削皮;外表受损和霉变的果蔬可能含有毒化学物质,应避免食用;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瓶装水,如果对饮用水的安全有怀疑,应煮沸后再饮用。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
来院交通
专家出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