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图书信息简报

图书信息简报

图书信息简报————2021年第三期
发布日期:2021-04-21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量:3297   分享到:

一、文摘报导:

1、低病毒载量HBV感染患者,甚至HBsAg已经消失的患者仍然具有发生肝硬化甚至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此类人群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并从中获益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29(3):227

2、本研究成功筛选出MgIG(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血浆外泌体差异蛋白质组,为研究MgI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29(3):246

3、在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磷酸盐可消耗巨噬细胞而发挥抑制肝脏炎症及保护受损肝脏的作用。《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29(3):253

4、登革热患者发热期SF(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且高铁蛋白血症是登革热合并肝脏损害的危险因素。《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29(3):265

5、ARIMA(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预测效果在美国和巴西较优,而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在印度较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3):421

6、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有关,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倾向于在未来获得更高的肌肉量。倡导儿童青少年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加强营养与运动,提升身体素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3):455

二、知识角:

1、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

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特点: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但在体内不繁殖且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原虫、结核杆菌等感染。

3、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4、流行: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5、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6、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7、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8、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9、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

10、症状明显期: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通常获得体现,如具有特征性的皮疹、脑膜刺激征、黄疸、肝、脾大等。

三、文献索引:

1、原发性肝癌耳机预防共识(2021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29(3):216

2、易被忽视的肝硬化并发症:门静脉血栓、肌少症和肝性骨病李飞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29(3):193

3、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楚慧款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29(3):196

4、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的评估与干预策略肖慧娟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29(3):199

5、肝硬化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杨丽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29(3):204

6、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等《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3):527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
来院交通
专家出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