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雾霾天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发布日期:2019-12-30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量:1593   分享到:

    雾霾”成为近两年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词,无论人们接不接受,它都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近期,关于雾霾热议的话题是北方霾和南方霾危害的比较。网上有种说法:南方的霾湿度更大、更重,更靠近地面,所以对人的危害也就更大;而北方的霾湿度小、更轻,所以飘在空中比较高的位置,对人的危害会小一些。对此,专家却表示,南方霾比北方霾更伤人的说法,不靠谱。 
    减少雾霾对健康的危害,其根本措施是降低大气中PM2.5污染水平,要强化多污染源综合管理,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做到科学治理、依法治理、全民治理,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那么,在此期间,公众如何做好雾霾天的自我防护? 
    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知识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与健康数据中心主任王建生表示,应该传递给公众正确的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让公众运用这些知识对常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树立科学的观念,并具备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目前,大气污染已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最新结果,大气中PM2.5污染是我国排名第四的健康危险因素。2013年10月,世卫组织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宣布,大气颗粒物致肺癌证据充分,已被认定为一类致癌物。 
    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CancerSociety,ACS)在1982~1998年开展的队列研究跟踪了50万名成人,覆盖全美50个州、151个大中城市。研究结果表明,PM2.5每增加10μg/m3可使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分别增高4%、6%和8%。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人体,也可以降落至食物、水体或土壤,通过进食或饮水等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当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过高时,人体会由于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污染物而产生急性健康危害。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会诱发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专家支招防范雾霾 
    当大气污染严重,特别是雾霾天出现时,公众该如何进行自我防护? 
    不同人群对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反应存在差异,首先要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防护知识。通常,老年人、儿童、孕妇,还有患呼吸系统等疾病的人,如有哮喘史等,对环境中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需要特别注意加强防护。 
    暴露是环境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决定因素。专家建议,在出现雾霾天气或大气PM2.5浓度较高时,公众应尽量待在室内,减少室外活动的时间或降低活动强度。同时,应保持门窗紧闭,以降低PM2.5从室外到室内的渗透速率,降低室内PM2.5浓度。 

    雾霾天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这是专家的共识。PM2.5来源非常复杂,按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来源和二次来源。包含了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及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经过冷凝或复杂的大气化学过程而生成的细颗粒物。除影响空气能见度外,细颗粒物还可经呼吸道进入肺部、进入血液,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重要影响。专家提醒公众,尽量减少户外停留时间是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
来院交通
专家出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