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7年7月,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派遣援藏的医疗队里,第一次有了传染病专业医生——西安市第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马晓华。初来乍到,4500米的平均海拔,空气稀薄干燥,让马晓华和其他人一样,备受高原反应的折磨,胸闷、头痛、失眠、厌食,严重的时候甚至连水都喝不下去,可他深知责任重大,硬是咬牙挺了过来。
创新工作,提升病历质量
病例是患者的就医记录,也是医生有效开展临床工作、科研等的依据。初到阿里地区医院的马晓华,看到这里的病历质量良莠不齐,书写不规范,就开始着手病历质量的改善,他翻阅了几十份病历,对病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并积极联系市第八医院质控办,对病历质量管理和提升进行了探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向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提出了开展病历质量点评的建议,并对病历质量点评的方法、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得到了当地医院和医疗队的大力支持。
2017年9月27日,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开展了医院首次病例点评,经过事前准备,参评的医生、药师和检验师对病历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分析,对病历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在改善病历质量的同时,加强了不同学科间的协作,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
拼命三郎,演绎医者大爱
“作为医生,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初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马晓华就被委以传染及消化业务主任的重任,虽然对于研究生毕业而且已经是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的马晓华来说驾轻就熟,但他还是把这当做一项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阿里地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病人在病情非常危重时才来就诊,且大多都是急诊,这是马晓华工作两个多月后的第一感触。仅9月份一个月,马晓华就数次被电话从睡梦中叫醒,最晚的一次是凌晨3点,为了抢救一位心力衰竭伴腹腔感染的藏民,他裹着厚厚的棉衣,赶了1公里的路,抢救到早上8点,患者才转危为安。
而让马晓华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位49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为出血止不住,患者出现了休克,血压降到了50/30mmhg,急诊科医生急忙联系马晓华,刚拿起筷子准备吃晚饭的他扔下筷子,气喘吁吁的跑进了急诊科,有条不紊的指挥着急诊科医生扩容、纠酸、止血,一夜的辛劳和守护,终于让患者转危为安。当他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宿舍,看到自己还未着一箸的晚饭时,才想起自己已经12个小时粒米未进。和他一起上班的藏族医生劝他别那么拼,身体受不了,他却一笑了之。也就因为这样,这个其貌不扬的医生有了一个外号“拼命三郎”。
仁心仁术,西安医生“突及其”
医疗援藏对提高当地人民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为了让更多的藏族同胞感到祖国的温暖,马晓华在还没有完全适应高原反应的时候,就随医疗队来到了阿里地区社会福利院,为五十七名藏族老人进行全面体检,92岁的藏族老人拿出了自己珍藏的糖塞到马晓华的手中,还不停地对他说着“突及其(谢谢你)”。
马晓华常说:援藏是一种担当、一种奉献、一种责任,更是一生的情缘和财富。23岁的阿旺元旦不幸患上了结核性脑膜炎和胸膜炎,疾病让这个正值青壮年的藏族小伙瘦弱到体重还不足80斤。地区医院条件有限,为了不耽误治疗,马晓华建议阿旺转到条件医疗更好的上级医院,可阿旺却无论如何也不肯转诊。原来阿旺年迈的父母一直体弱多病,家中只有哥哥靠给人打工来维系生活,此次住院已经用完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得知这一情况后,马晓华和医疗队里的另外两名医生,毫不犹豫的掏出了自己的钱,还号召地区医院内科医护人员共同捐款,帮助这个可怜的小伙子。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凑足了阿旺的医疗费用,当阿旺手捧着大家凑上的钱,眼泪却再也忍不住。
舍弃小家,成就大家
援藏医疗工作忙碌充实,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个不善言谈的西北汉子,还是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翻看妻子发来的照片。
年近不惑的马晓华有两个孩子,最大的刚4岁,最小的他离开的时候才9个月大。临行前,孩子不停地问他:“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而9个月大的小女儿好像也知道爸爸要走,怎么都不肯从爸爸的怀里出来,一直窝在马晓华的臂弯里。
“其实挺对不起孩子和妻子的,特别是生病的母亲”,很多同事都只知道马晓华有两个孩子,却不知道,他离开的7月,正是年迈的老母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第四个月,马晓华把手术后的母亲接到自己身边,本是想好好孝敬、好好照顾她,没想到这位善良质朴的母亲不仅没有因为自己的病情挽留儿子,还用自己的行动支持儿子的决定。为了让儿子放心,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每当马晓华回忆起当初临行前,和母亲、孩子分别的情景,都忍不住哽咽。
马晓华的离开,让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妻子身上。同样身为医生,妻子更能理解马晓华援藏的决定,“到患者需要的地方”是夫妻俩学医的初衷,也是他们能携手走到一起的共识,尽管那意味着她要比平时更加辛苦,付出更多。为了体恤婆婆行动不便还要照顾孩子的辛苦,她每天早早起床,赶在上班前为婆婆和孩子做好一天的饭,下班再匆匆的赶回来……。
马晓华深知自己的工作离不开家人的牺牲和奉献,离不开医院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也正是因为背后更多人默默的关心和奉献,马晓华才能用自己的双手系起汉藏友谊的纽带,才能让更多的藏民感受到祖国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