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简报
一、文摘报导:
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肝脏病变的一个监测指标,观测其在不同时期肝病患者水平变化,对慢性肝病的诊断,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6):327
2、安络化纤丸与恩替卡韦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6):336
3、抗结核药物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尤其是合并慢性基础肝病的患者,因此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监测肝功能能,以便及早发现肝损害,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免造成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不良后果。《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6):349
4、HCV合并感染上调了艾滋病患者HAART前及治疗过程中的血浆IL-18水平,延缓了免疫重建进程,但HCV可能并不是通过上调IL-18水平来延缓免疫重建进程。《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6,43(6):370
5、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有效延长生存时间,减低肝癌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肝脏》,2016,21(11):931
6、恩替卡韦减低HBV DNA载量后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2a治疗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2a好,其疗效受到HBV DNA载量下降水平、继续治疗方法的影响。《肝脏》,2016,21(11):943
7、脐静脉开放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主要的侧支循环之一,其分流程度直接影响门静脉右支对于右叶营养血流灌注,使肝右叶血流灌注不足,加剧肝右叶萎缩的发生。《肝脏》,2016,,2(12):1060
8、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对肝功能的不良影响较小,可延长生存期。《肝脏》,2016,,2(12):1054
二、知识角:
1.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朊毒体、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的概念?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不同方式侵入人体,导致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的概念?
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某种病原体克服机体的防御功能,侵犯或侵入人体的特定部位,并在体内增长繁殖的过程称为感染。
4.感染类型常见有哪几种?
感染常见有以下五种类型:
①重复感染(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
②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③重叠感染: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④继发感染: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它病原体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⑤机会性感染:当某种因素导致机体防御功能损伤,体内处于共生状态的病原体,或自然存在的隐匿病原体就会致病,这种情况称为机会性感染。
5.感染过程的表现有哪五种?
①病原体被清除;②隐形感染;③显性感染;④病原携带状态;⑤潜伏性感染;
以上五种后果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6.病原体的致病力包括哪几方面?
包括四个方面:①侵袭力;②毒力;③数量;④变异性;
7.什么叫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进入人体内的异物(包括病原体)的一种清除机制。包括
①天然屏障:包括外部屏障(如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及内部屏障(如血-脑脑脊液屏障、胎盘屏障)等。
②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中的游走大单核细胞、肝、脾、淋巴结及骨髓中固定的吞噬细胞和各种粒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都具有非特异的吞噬功能,可清除机体液中的颗粒状病原体。
③体液因子:包括存在于体液中的补体、溶菌酶、纤维连接蛋白和各种细胞因子等。这些体液因子能直接或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清除病原体。
8.什么叫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指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机体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通常只针对一种传染病。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发挥作用,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介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作用。
9.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①具有病原体、②具有传染性、③具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④具有感染后免疫性。
10.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临床一般分为四期,即:
①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间。
②前驱期:指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非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短暂时间。
③发病期:出现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及体征。
④恢复期: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及体征陆续消失的一段时间。少数疾病可留下后遗症。
某些传染病患者除经历上述疾病过程还可出现疾病复发或再燃情况。
复发:是指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
再燃:有些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时,称为再燃。
(2)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发热并出现特征性热型、发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三、文献索引:
1、甲状腺激素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刘轲;《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6):377
2、慢性乙型肝炎肝郁气滞证候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朱源;《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6):381
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曾维政;《中华肝脏病杂志》,2017,25(1):65
4、肝硬化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纪留娟;《肝脏》,2016,,2(12):1081
5、益生菌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陈默;《中华肝脏病杂志》,2017,25(1):77
6、慢性肝病患者低T3综合征研究进展韩东霞;《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34(12):750
7、药物性肝损伤慢性化的临床类型及特点梁珊;《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12):2356
8、肠道黏膜屏障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张媛媛;《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12):2391
9、中国肝移植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6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12):885
10、慢性肝衰竭患者凝血、纤溶与抗凝指标变化研究李沛然;《肝脏》,2016,21(11):934
11、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进展王建设;《肝脏》,2016,21(11):975
12、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陈民;《肝脏》,2016,21(11):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