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简报
一、文献报导:
1、1-7岁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儿童抗病毒治疗HBsAg清除率与年龄及性别相关,5岁以前治疗能获得更高的HBsAg清除率。《中华传染病杂志》,2016,24(10):738
2、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有效抑制病毒及改善肝脏储备功能方面疗效肯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但有部分患者出现耐药变异;替比夫定有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对于基线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其肾脏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肝脏》,2016,21(9):722
3、丙型肝炎肝硬化经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各生化指标及肝功能均有好转,用药疗程延长至96周可达到较好的SVR。《肝脏》,2016,21(9):766
4、伴随肝脏肿大、不明原因的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应考虑恶性肿瘤肝侵润的可能性。治疗时应在肝功能恶化之前,尽早行肝穿刺明确诊断,以利于原发肿瘤的针对性治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9):687
5、不规则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后CHB患者HBcAg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免疫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导致严重肝损伤的原因之一。《中华传染病杂志》,2016,34(8):480
6、松栀丸可明显改善湿热温结兼血瘀证CH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抑制HCV RNA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4):196
7、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中医证候较少见单一证候,兼夹证多见。脾虚湿阻兼夹淤热的复合证型,是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最特征性证候。《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4):213
8、老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基础疾病多,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其中以心血管药物为主,其次为中药、抗生素、抗结核药等。及时停用肝损伤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4):224
二、知识角:
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临床特征有哪些?
急性起病,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
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传播途径有:①呼吸道传播、②消化道传播、③接触传播、④垂直传播、⑤虫媒传播。
3、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发病机制?
(1)病毒直接作用
(2)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伤
(3)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4、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休克的原因?
病程早期出现的休克称为原发性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导致血容量不足引起。少尿期后发生的休克称为继发性休克,与大出血、继发感染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
5、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出血的原因?
主要原因为血管壁的损伤,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肝素类物质增加和DIC所致的凝血机制异常。
6、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其原因包括肾血流不足,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免疫损伤,肾间质水肿和出血,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死,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激活,以及肾小管管腔被蛋白、管型所阻塞等。
7、肾综合征出血热典型临床经过可分为哪几期?
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8、何谓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红征、三痛征?
三红征指该病患者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重者呈酒醉貌。
三痛征指该病患者出现头痛、腰痛、眼眶痛。
9、乙脑的临床特征?
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
10、典型乙脑的临床分期?
三、文献索引:
1、核苷酸类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田贤江;《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6,43(5):289
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又发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朱芳;《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6,43(5):289
3、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学治疗进展张珺;《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10):1874
4、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进展陶丽琳;《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10):1984
5、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识别与管理;李春霞;《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10):1998
6、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现状邵晶;《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10):721
7、1-7岁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儿童抗病毒治疗HBsAg清除率与年龄及性别相关,5岁以前治疗能获得更高的HBsAg清除率。
8、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检测的研究进展陈冲;《肝脏》,2016,21(9):781
9、干扰素对核苷类药物治疗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张茜;《肝脏》,2016,21(9):788
1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的研究进展胡娜;《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9):704
11、肝硬化并肾损伤早期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路丽芳;《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9):1797
12、轻微肝性脑病的中西医诊疗进展孙润菲;《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9):1801
13、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郭佩;《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9):1822
14、非药物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刘汉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