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图书信息简报
图书信息简报
图书信息简报————2013年第十一期
发布日期:2013-12-13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量:2525   分享到:
一、医疗信息动态:
1、我国每年8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
2、常见肿瘤危险因素在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加,我国年增癌症患者数占全球1/5。
3、百日咳疫苗或无法阻止病菌传他人。
4、城镇医保累计结余8293亿元。
5、每年九月第三周为全国义诊周。
6、国务院医改办通报基层医改督查结果,要求对发现的问题逐项对应整改。
7、11位医卫工作者获吴杨奖。
8、儿童孤独症关联基因参与睡眠调节。
9、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下降。
10、三种流感管理等级调整。
1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社论给予高度评价,脊灰防控“中国模式”获国际认同。
12、新版全球“糖尿病地图”公布,中国糖尿病患者达9840万人。
二、文摘报导:
1、来自一组临床研究报导:《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年第23卷第5期。
(1)健肝颗粒联合经导管动脉栓术治疗可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有积极的疗效。
(3)肝切除术前患者口服乳果糖,能降低其肝缺血后血中内毒素水平,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肝脏功能,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对于预防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起一定作用。
(4)熊去氧胆酸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较单用熊去氧胆酸更有效,是一种较好的联合用药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5)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变异率相对较高,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经典耐药发生率相对较低,尚未发现替诺福韦脂耐药。
(6)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7)健脾补肾疏肝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物,保护肝细胞器免受自由基的攻击有关。此治法能降低血清TNF-α、IL-6的水平,发挥抗炎作用,抑制与其有关的脂质过量堆积和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目的。
(8)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核苷类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依从性差,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相应措施提高其依从性。
2、免疫球蛋白、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的活动度水平能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有效诊断,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5110
3、肝纤维化无创检测能够联合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检测,能够指导肝纤维的分级,并对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1):1465
4、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是引起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及诊疗手段。从易感因素、诊断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对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介绍。了解药物性肝损害的最新进展,有利于及时发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感患者;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标准,有助于药物性肝损害的规范化诊疗。《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9):674
5、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应重视病理学检查,对病情及预后判断可参考TBiL、TBA、CHE等指标,也应综合分析其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自身抗体检测及组织学检查等。《肝脏》,2013,18(10):664
6、肝组织中巨噬细胞参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在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初始阶段及促进炎症反应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肝脏》,2013,18(10):671
7、脐血干细胞对促进肝细胞再生有明显优势,为重型肝炎治疗赢得时机,从而改善重型肝炎的预后,治疗过程中观察AFP和TNFα水平的变化对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有重要价值。《肝脏》,2013,18(10):683
8、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药物可以明显抑制HBV复制,在很好稳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肝脏》,2013,18(10):687
9、肝纤维化是机体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见于大多数不同病因的慢性肝脏疾病中。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的,因此,正确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和进展显得十分重要。关于肝纤维化的诊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有助于逆转肝纤维化以阻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这一进展过程。《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0):947
10、先天性肝纤维化(CHF)临床上罕见,大部分患者在年幼时发病,对于有门脉高压或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肝脾肿大的年轻患者应想到该病的可能,尽早行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治。内镜治疗和切脾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0):980
11、绝大多数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仍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之间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无明显差异。对于ALT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常规肝脏生化指标判断肝脏组织病变存在局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0):1037
12、肝脏通过代谢、转运和清除异物等功能在降低药物毒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知识角:
1、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指的是什么?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2、非典、禽流感是法定传染病吗?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种。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乙类,使列入法律的法定传染病由原来的35种增加到37种。甲类是指鼠疫和霍乱两种,乙类包括非典、艾滋病、禽流感、狂犬病等25种,丙类指流感、麻风病、黑热病等10种。
同时,非典、禽流感列入乙类但按甲类传染病对待;艾滋病则由原来的乙类按甲类传染病对待变为乙类;原丙类传染病中的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原乙类中的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调整为丙类传染病。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于今年12月1日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39条法律条文,与旧法相比,新法更加完善,更具人性化。
3、什么是休克?其病因分类?
休克时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血压降低使休克最常见、最重要的临床特征。迅速改善组织灌注,恢复细胞氧供,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是治疗休克的关键。
4、休克的病因分类?
休克的病因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血容量的骤然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导致心排出量和动脉血压降低,外周阻力增高。常见病因:失血、脱水、血浆丢失、严重创伤。(2)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肌受损致心排出量降低,不能满足器官和组织的血液供应所致。常见于:心肌收缩降低、心脏射血功能障碍、心室充盈障碍。(3)感染性休克:由于细菌、真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的严重感染所致,特别是格兰阴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休克中,细菌内毒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又称内毒素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常见病因:革兰阴性杆菌、格兰阳性球菌、病毒及其他致病微生物。(4)过敏性休克:由于抗原进入被致敏的机体内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发生组织Ⅰ型变态反应,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导致全身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到组织间隙,致使循环血量迅速减少引发休克。常见抗原:异种蛋白、药物。(5)神经源性休克:由于剧烈的使劲刺激引起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动脉调节功能障碍,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发休克。常见于外伤所致剧痛、脊髓损伤、药物麻醉等。
5、什么是脱水?其临床症状是什么?
脱水是在人体丢失的水分大于摄入水分时产生。体内水分不足通常会引起血钾水平升高。呕吐、腹泻、使用利尿药物、高温、发热以及任何减少体内水分的原因都能导致脱水。急诊失水最常见的原因是过度出汗、呕吐和腹泻。脱水患者的症状与失水量有关,大于2%体重,出现口渴;大于6%的体重出现剧烈口渴、尿少、软弱无力、表情迟钝,脱水严重时可以发生谵妄和精神异常;大于15%体重出现昏迷。
6、酸碱平衡失调的分类是什么?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四、新闻媒体报道:
1、公安部:对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
2、财政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前下达了2014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卫生计生项目资金1545.9亿元,主要包括新农合补助资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资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计划生育项目补助资金等。
3、为社会资本办医创造宽松条件,山东:社会资本办三级医院市级审批。
4、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行政复议和应诉管理办法。
5、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有了配套文件: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发布。
6、2012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发布,北京协和四川华西解放军总医院列前三甲
7、11月1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官网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复制、更改、删除人口健康信息,不得擅自泄露人口健康信息;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不得将人口健康信息相关系统委托给具有商业利用相关信息目的的机构运营。
8、我国启动单独两孩政策。
9、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方案公布,将针对公众认识误区开展健康教育。
10、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下降,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左右。每年平均净增人口数约为700万人,较高峰期减少了2/3。
11、西京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成为首批陕西省公立医院技术援助民营医院单位。
12、我国疫苗产品首次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
五、文献索引:
1、自身免疫疾病合并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现况——张霞;《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1):984
2、解毒凉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4例临床观察——刘慧敏;《中医杂志》,2013,54(21):1829
3、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预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研究进展——陆伟;《临床荟萃》,2013,28(10):1185
4、双环醇治疗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林国贤;《肝脏》,2013,18(10):680
5、熊去氧胆酸治疗老年人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疗效分析——张义红;《肝脏》,2013,18(10):685
6、宿主靶向药物用于慢性丙型肝炎防治的前景与挑战——唐飞;《肝脏》,2013,18(10):699
7、高尿酸血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陈建能;《肝脏》,2013,18(10):705
8、维生素D与慢性肝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王婧涵;《肝脏》,2013,18(10):714
9、手足口病患者急性期体液免疫功能分析——宋闻;《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3,40(5):307
10、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树突细胞的影响机制——丁杨;《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3,40(5):349
11、肝纤维化的诊断研究——张婷婷;《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0):947
12维生素D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研究——朱陇东;《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0):951
13、对酒精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的再认识——邹正升;《传染病信息》,2013,26(5):259
14、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李保森;《传染病信息》,2013,26(5):263
15、药物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损伤的机制——王慧;《传染病信息》,2013,26(5):266
16、酒精性肝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宫嫚;《传染病信息》,2013,26(5):312
17、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动态——赵莹;《传染病信息》,2013,26(5):315
六、会讯及征文:
第十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定于2014年4月中下旬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详情参见《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