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刚 特约记者 孙 扬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近日举办的主题为“保护您的肝脏”的肝病科普讲座上,专家就患者关心的肝病问题进行了讲解。
整理好的表格可提高就诊效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举例说,门诊时遇到一位给儿子看病的母亲。她的儿子40多岁,是HBsAg携带者,定期来门诊复查多年。因为儿子很忙,每次都是她来门诊帮儿子开化验单、看结果。门诊时,她拿出来一张表格,使医生大吃一惊:由几张A4纸粘贴在一起组成了一张大纸,上面画着工整的表格,看每一行代表一项指标,如ALT、ALB、HBsAg、HBV DNA、B超结果等,每一列代表一次复查日期,所有异常结果都用红笔标出,备注上注明医生的建议。真是一目了然,条理清晰。
这样的表格使医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所有需要的信息,不仅节约了看病时间和提高了效率。因此,肝病患者在去看病时,建议做好下面这些准备工作:
1.发现乙肝时的检查结果及化验单。
2.当时怎样治疗的,包括治疗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具体用药物情况等。
3.除了乙肝外,如还有其他疾病,是如何治疗的。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最根本的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于岩岩教授指出,针对病原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治疗。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HBV携带者及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
干扰素血清转换(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的机会比核苷酸类药物多,停药方便,但需要注射,应用不方便,副作用多。核苷酸类药物抑制HBV复制的能力强,通常口服一天一片,应用方便,副作用小,但疗程长,停药后病情容易复发,而且存在病毒耐药的问题。因此,究竟该服用何种药物,应根据每个人的病情同经治医生共同商议决定。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治疗反应,注意观察有无相应副作用。
自身免疫性肝炎要免疫抑制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副教授赵鸿介绍说,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病因未明的肝脏慢性炎症,以界面性肝炎、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为特征。该病临床表现变异很大,可以表现为无症状的转氨酶升高,隐匿起病,就诊时多已进展到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起病,甚至以暴发性肝衰竭起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病程呈慢性、波动性,病程中可自动减轻,甚至一段时间缓解;女性患者为主;任何种族、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免疫抑制治疗对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有效,但仍有10%~20%的患者进展到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而需要肝移植。对于失代偿患者,肝移植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